首页  通知公告>文章列表
管理学院学风建设方案(2024年9月更新)
2024-09-25 10:48:35 【字体: 总浏览数:
培养好的学生 造就好的老师

  学风建设作为高校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核心目标是打造优良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提升学术素养。在教育不断改革发展的背景下,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愈发显著。为了更好地构建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优质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推动学生实现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方位提升,管理学院以 “教书育人” 为根本宗旨,遵循 “求真务实、凝炼特色、科学发展” 的学生工作管理理念,结合学院在学风建设方面的实际情况,专门制定了本学风建设方案。

  一、加强学风建设的背景

  当前,学校正处于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关键阶段,加强学院学风建设、提升学生工作水平,是为学生成长成才和学院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关键。目前,我院学风总体积极健康,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学生个体层面:部分学生人生规划不明,学习目标模糊,动力不足,方法欠缺,成绩不佳;少数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导致作息混乱、身心受损、成绩下滑、人际关系紧张,形成恶性循环;部分学生将专业学习压力转化为对大学生活的厌倦,甚至出现心理抑郁;还有学生自我要求低、管理能力差,迟到、旷课现象频发,课堂纪律松散,“混日子”“过得去” 的心态普遍存在。

  二是集体与环境层面:班级和宿舍氛围不佳,影响学生健康人格形成;部分社团名不副实;学生日常用语不文明,公德意识薄弱。

  三是体制机制层面:全员育人机制不健全,氛围不够浓厚,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协同配合不够默契,部门工作细节中对全员育人理念的体现不足。

  二、学风建设的目标、主要任务、基本原则

  (一)目标

  1.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念,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支持的学习氛围。

  2.建立健全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确保学风建设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3.通过学风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主要任务

  1.加强学风教育,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结合人才需求标准开展 “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 和职业理想教育,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和成才观。

  2.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通过新生入学、专业教学、日常管理等全环节渗透优良学风引导,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3.强化日常管理,规范学生行为,做好入学教育、出勤检查、课堂纪律管理、宿舍内务与安全排查、考风考纪教育等工作,落实学业预警与指导。

  4.扶持专业性、学术性、科技性社团发展,通过学术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增强专业学习与科研兴趣。

  5.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学科竞赛、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推动学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三)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学风建设不仅限于学习领域,需带动班风、教风、院风建设,同时关联学生人际交往、创新创业、身心健康等人生发展相关问题。

  2.实效性原则:精准把握学生诉求与问题焦点,通过系列措施解决典型问题,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风建设的新变化。

  3.参与性原则:广泛宣传动员,形成“学风建设人人建,建设学风为人人”的共识,鼓励全体学生、教师积极参与。

  4.合作性原则:学院各部门在领导小组统筹下分工协作、沟通顺畅;将学风建设与教学评估结合,贯彻 “以建迎评、以评促建” 理念。

  三、学风建设的保障机制

  (一)组织机制

  在学院学风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成立由各专业系部、党政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经管实验中心等职能部门组成的领导集体和专门办公室,明确分工、理顺关系,层层落实责任制。

  组长:朱桂龙、李大章

  副组长:刘飞燕、魏卫、徐细珍、戴杰、师雯俏

  工作组成员:各年级各班班主任、辅导员

  领导小组需贯彻学校《2024学年度学风建设方案》精神,组织召开全体教工大会和专门会议,制定并实施学风建设方案,重点落实学生学术道德教育、学习秩序管理与学习氛围营造等工作。

  (二)管理机制

  按照领导小组要求,协调各方力量制定总体方案,落实各项措施,建立定期会议机制,沟通信息、协调资源、研究改进方案,加强对工作的指导、督促与检查。督促带班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骨干 “进教室、进宿舍、进网络”,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状态,针对性解决关键问题,从学生日常中发现并改进学风问题。

  (三)教育机制

  探索学风建设的形式、内容与机制:

  形式上:构建学院、家庭、社会三方合力育人的立体框架;内容上:围绕 “知识、能力、素质” 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低年级通识培养、高年级专业培养的改革方案,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问题;方法上:以第一课堂为主导、第二课堂为支撑,通过教风带学风、管理育学风、榜样树学风、活动促学风、战绩彰学风,实现教育全员化、全程化。

  (四)、激励与监督机制

  1.激励机制:建立师生良性互动、互相激励、制约与监督的机制,完善考核制度,将学风建设表现作为学生干部、社团、优秀班集体考核的重要指标,对优秀者予以表彰,对问题严重的集体和个人进行批评曝光,营造争先创优氛围。

  2.监督机制:建立学风建设监督检查机制,定期评估

学风建设情况,及时整改问题;完善教师和社团工作绩效考评体系,注重过程管理与效果的定性、定量结合,强化关键环节的检查、督办与考评。

  四、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以教风带学风

  1.强化课堂教学主导作用:教师需以良好教风带动学风,用研究成果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增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邀请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培养专业钻研与科研兴趣。

  2.发挥教师示范与管理作用:教师应秉持敬业精神、严谨治学态度,既传授知识,又落实教书育人责任;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强化点名制度,将旷课、迟到、玩手机等行为纳入学生总评成绩。

  3.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纪律、质量、作业布置等方面的规范检查,通过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落实教师听课制度,及时处理问题,纠正不良现象。

  (二)以管理育学风

  1.加强日常管理

  推行辅导员进课堂制度:每学期走访课堂、随堂听课各至少 5 次,每日检查学习纪律,处理迟到、旷课等问题;

  坚持辅导员进宿舍制度:每月深入宿舍 8 次,了解学生动态,加强文明、卫生、安全教育,保障合理作息;

  实施分类指导与全程辅导:针对不同年级开展 “大一养成习惯”“大二潜心立志”“大三拓展素质”“大四实践成才” 主题教育,强化学习动力与目标;

  推行班级帮扶领航计划:由学院团委牵头,组织高年级先进班级对接低年级班级,督促学风建设,提升班级指标;

  加强家校联系:重点关注学业预警、留级生、学困生,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2.强化服务育人机制
  重点关注经济贫困生、学习后进生、心理问题生等体:为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助学金申请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学业帮扶计划,帮助后进生找原因、定目标;心理咨询教师开展心理疏导,助力学生树立健康人格。

  (三)以榜样树学风

  1.发挥先进群体引领作用: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监督学生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上课情况,作为综合测评、评优和组织发展的依据;加强对学生社团、学生会的指导,引导其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2.利用奖助评优激励作用:做好奖学金、先进社团、班集体、文明宿舍的评选表彰,树立典型,营造争先创优氛围,推动学生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3.强化新媒体辐射作用:加强学院网站、微信平台等媒体建设,管理好学生组织公众号,组建管理员和舆论引导队伍,引导网络舆论,将新媒体打造成师生沟通、提升教育效果的重要平台。

  (四)以活动促学风

  1.日常工作融入学风建设:在“推优入党”和学生干部选拔中突出学习成绩要求;通过网络平台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2.开展主题活动与学术交流:举办考研分享会、学术报告、就业指导、演讲、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危机意识与竞争意识;利用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如 “挑战杯”“互联网 +” 大赛)和创新创业基地,开展特色专业竞赛,构建 “朋辈交流、项目依托、分类指导” 的竞赛培训体系。

  3.多维度开展学风调研:由学工办、团委和学生自律委员会牵头,通过走访课堂、宿舍,调研学生学习、纪律情况,批评教育不文明行为;通过师生座谈会,围绕专业认同、课程设置等听取意见建议。

  4.常态化课堂与宿舍检查:成立由党总支书记、辅导员、学生干部组成的检查小组,检查课堂出勤、纪律及行为,劝阻穿拖鞋、带早点进教室等不文明现象;检查宿舍晚归、外宿、不文明上网等情况,督促学生养成良好作息。

  5.严格辅导员查课制度:落实辅导员听课、查课责任,使其深入一线掌握课堂秩序、学生出勤及学习质量,与任课教师沟通,针对性开展思想教育与帮扶。

  6.加强新生入学教育:通过开学典礼、开学第一课、励志讲座等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校情院史讲解、专业学习方法指导、校规校纪教育,引导新生明确学习目标,做好大学规划。

  7.精准化学业指导发挥班主任作用:加强对学生学业规划、专业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辅导员深入学生群体:解决学习生活问题,重点帮扶特殊群体;开展教师答疑:每周四下午安排教师辅导答疑,强化专业引导;朋辈帮扶与榜样分享:成立学习互助小组,邀请优秀学长学姐分享学习方法、学业规划及竞赛经验;

  8.完善学业预警机制:依据成绩、学分数据识别困难学生,分为蓝、黄、橙三级动态管理,辅导员一对一谈话,制定个性化提升计划。

  9.发挥班集体带动效应:依托学风建设月,组织学风总结大会暨 “十大标兵” 评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10.搭建学业帮辅平台:成立 “一帮一”“多帮一” 等学习互助小组;建立考研、考公分享群,举办经验交流会;改造办公室为考研自习室,提供学习场地。

  11.强化早读晚自习管理:保障出勤率,抓好学习秩序与质量;鼓励高年级学生到图书馆或宿舍自习,提倡专业教师参与指导。

  12.严肃考风考纪教育:以各类考试为契机,通过主题班会、学习《学生手册》、宣传栏及公众号宣传等形式,强化诚信考试意识。

  13.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举办 “书香致远,悦读共进” 图书馆借阅活动(含妙想小作家、DIY 书籍插画、读书笔记评选)、“才思敏捷 —TED 演讲比赛” 等,激发学习热情,营造良好氛围。

  (五)以典型彰学风

  1.邀请优秀校友反哺:组织校友回校开展学术活动与励志报告,通过励志讲坛、人生导航等载体,彰显人才培养成效,激发学生斗志。

  2.发挥在校生榜样力量:固化 “优秀学子青春榜样宣讲” 品牌活动、组织开展学院“十大标兵”评选活动,围绕国家奖助学金申报、考研考公成功经验等开展系列励志活动,以典型事迹鼓舞学生,浓厚学风建设氛围。




管理学院学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管理学院代章)
2024年9月25日

  • 集赞数:0

23
视觉焦点
我校管理学院与国... “对接校企资源,...
我校新增一家就业... ”锤炼本领,做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