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崔译文)为深化产教融合,助力学生打通从校园到职场的“最后一公里”,4月23日晚,管理学院教工第五党支部联合市场营销专业,特邀阿里巴巴资深运营专家、市场营销专业优秀学姐陈淑女士,通过线上会议为学子开展职业规划专题分享。活动以“精准调研+实战经验”双轮驱动,将党建育人理念与职业发展指导有机融合,为学子送上“有温度、有深度、有实效”的就业赋能。
精准把脉:党建引领破解就业痛点
管理学院教工第五党支部书记崔译文与市场营销系副主任周智伟牵头开展专项调研,覆盖76名大三大四学生。数据显示,“实践经验匮乏”“职业路径模糊”等问题突出,党支部同步关注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发现85%的受访者希望“在职业发展中践行社会责任感”。基于此,党支部邀请市场营销专业优秀学姐陈淑结合12年互联网行业经验,从“个人成长与国家需求”“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等视角展开分享。
四大锦囊:职业成长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
陈淑女士以“敢想、敢做、敢担当”为主线,结合自身从校园到职场的进阶之路,提炼职业发展核心逻辑:
1. 职业规划:在时代浪潮中锚定方向
“别让专业限制可能,但要让选择呼应时代。”学姐从课件编辑到百度项目运营,再转型跨境电商的履历印证了这一观点。她建议学子关注国家“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等战略方向,将AI技术应用、电商发展等趋势纳入职业视野;同时结合岗位能力(数据分析、协同沟通)、生活愿景(工作场景、城市偏好)三维度锚定方向。并给出务实策略:“头部企业不仅是技能提升的平台,更是服务国家产业升级的窗口。”
2. 实习突围:基层实践锤炼职业品格
针对“零实习”焦虑,学姐以完成崔译文老师课程实训项目“职业装市场调研”和超市兼职促销员案例:通过复盘服务细节提炼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职业道德和诚信意识的培养,这种责任感成为职场晋升的隐形竞争力。同时她强调简历核心在于“硬实力+软实力”双线叙事:
硬实力:证书(英语等)、数据分析能力等;
软实力:实训项目、社团经历提炼目标管理、资源整合能力、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等。
“企业招应届生,要的是‘解题思维’,而非经验时长。”
3. 面试谈薪:用‘超预期交付’赢得主动权
学姐揭秘大厂面试逻辑:“面试的本质是向企业证明‘你能为我创造什么价值’;用STAR法则(情境-任务-行动-结果)量化价值。她建议学生“以能力为筹码”:提前调研行业薪酬区间,在实习转正或年度评估时,以业绩数据(如活动转化率提升、项目超额完成)作为涨薪依据。“职场初期不必纠结起薪,正规企业的成长通道和资源赋能更值得关注。”
4. 终身成长:与行业发展共进共赢
面对职场挑战,她以自学英语开拓海外业务的经历激励学生:“掌握国际通用技能不仅为个人发展,更能助力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长期主义”转化为商业策略:“比如用‘可持续运营’替代‘短期流量收割’,这种创新思维既符合企业利益,也彰显新时代青年的担当。”“职场初期不必过度计较得失,夯实能力才能在国家需要的领域发光发热。”
红色引擎:校企共育有担当的营销人才
管理学院教工第五党支部构建“党建+就业”生态链:
课程融合:在《市场营销学》、《旅游营销》、《新媒体营销》等课程中增设“职业价值观”、“守正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等模块,强化育人功能;
校企协同:管理学院与美的、顺丰等65家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将“国货品牌创新”“绿色消费倡导”等主题融入实战项目;
校友反哺:邀请优秀校友担任“职业导师”,通过“行业前沿分享会”持续赋能学子。
陈淑女士的成长轨迹正是这一模式的生动写照。在校期间,她参与的实训项目因创新性与落地性获企业高度评价,为其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如今,她以学姐导师身份反哺学校,助力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对接行业前沿。她在分享中特别提到: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将个人职业发展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以创新能力和扎实的职业道德,在专业领域贡献力量。
结语:党建赋能职业发展新篇章
本次活动是管理学院推动“党建与就业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未来,市场营销专业将持续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培育更多“懂市场、有情怀、善创新”的应用型人才,让党组织的引领力始终伴随学子职业成长,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编辑:应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