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二字渐渐让我们不同,当我们还在徘徊我们要前进的方向时,陈远恒已经踏上征途;当大多数人还处于迷茫中时,他已经规划好如何拉近远方与咫尺的距离。
大一时,陈远恒就获得二等奖学金;进入大三,他连续两年获得学校“三好学生”。这些与他课堂认真学习的态度和善于发现问题、归纳总结的好习惯密不可分。回想起高考结束选专业,选择财务管理专业就像一场美丽的意外,虽然本意并非如此,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渐渐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转专业的念头也慢慢打消了。对财管专业的兴趣也激励着他保持积极的态度,有目的地去钻研知识。在陈远恒同学看来,认为在大学的学习一定要有目标,有目标才会有动力,而且要不断地给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这样我们才能保持一种积极地心态去学习,才不会觉得学习枯燥或感到迷茫。也许就是这些目标,才令他适应了这别样的大学生活。
“考研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或许是他最真实的写照。从大一确立了考研的目标后,他就一直努力去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考研方面的信息,制定长期,中期,短期计划并落实到位。当然,他还是一个全面考虑的人。尽管他已经确立考研的目标,但他同时做着第二手准备。平时,他会注意将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寒暑假时也会主动找单位实习,在实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未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他不是一个只会读书考研的机器,相反,他很注意从各个方面充实自己,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刚入大学,上进的他积极申请入党,上党课,参加学员讲坛比赛;大二,他终于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2015年暑假他参加了“关于广州市停车优化对低碳交通的影响”的调研活动;去福建做“中国茶产业融入‘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思考”的调研项目,这些让他觉得“眼界更加开阔”。他曾说过“参加活动与学业并不矛盾,参加活动能提高我们的素质。在社会中,一个人的学业水平决定了他的上限,他的能力决定了他的下限。只有将两者关系很好的处理好的人才是优秀、能力强的人。”除了积极参加活动,看书也是他充实自己的一种方式。受家庭的熏陶,从小他就养成了看书的习惯。他比较喜欢看有关经济和政治方面的书和散文。在读书中思考,在交流中拓展思维。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欲则废。陈远恒坚持着自己的人生规划和准备,让自己的大学不迷茫,因为他深谙“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图文/党务办公室记者团 编辑/周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