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生活动>文章列表
【暑期社会实践】看佛山文明建设,阅乡镇特色文旅
2021-08-10 12:28:24 【字体: 总浏览数:
培养好的学生 造就好的老师
       本网讯(记者 黄靖 吴精苗 洪晓璇)为深入了解建党百年中新时代文明建设的优秀案例、方法及经验,深入感受乡镇的独特文化在新时代文明建设下的深入发展。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管理学院根正苗红实践团,以佛山市禅城区紫南村—佛山市南海区松塘村—佛山市顺德区碧江村—佛山市城市展览馆为路线,展开为期两周的实地调研。

       受疫情影响,遵循就近原则,团队成员选择佛山作为实践调研地。在实地调研开始前,团队成员对调研地进行网络调查,收集基本信息,规划行程路线,并制作团队队旗,为实地调研做了充足的准备。
 
紫南村--从仁善思想探索文旅发展路线

       7月12日,队员们在夏日的照拂下步入紫南村,“仁善紫南”的石碑映入眼帘,随处可见的还有各种形式的新时代文明思想标识,我们身处其中,能感受到新时代文明的浓重熏陶。紫南文化旅游区游客中心工作人员表示:“这是紫南村文化立村、文化兴村、文化强村、建设“仁善紫南”的思路。”

(图为佛山市禅城区紫南村“全国文明村——仁善紫南”石碑)
 
       从2007年开始,紫南村就在村党委书记的带领下,转向了一条“文化促旅游、旅游促发展”的特色发展之路。紫南村对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项,更是不留余力。建设万米文化长廊,改造文体中心,组建由广府家训馆、佛山好人馆、紫南村史馆组成的“仁善三馆”。村民告诉我们,往年还有元旦迎新长跑,三八妇女节知识竞赛、9.28孔子诞辰日“美德人物”系列评比等活动。虽然许多活动都因为疫情影响停办了,但他们依旧能从村委积极完成抗疫工作、村集体积极配合防疫工作中感受到,这些年紫南村新时代文明建设对村民思想及素质的积极影响。

(图为紫南村史馆、广府家训馆、佛山好人馆所在地)

(图为紫南文化公园介绍及导游全景图)
 
       紫南村的发展没有让人失望,大家在文旅兴村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村民们不仅富了口袋,更富了脑袋。如今的紫南村,不仅生态宜居,工业农业齐发展,还创立了本村的文创品牌,积极引导全村村民参加到各类文化建设活动中来,做到文化建设靠人民。在全村的努力下,新时代文明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图为部分紫南文创产品)
 
松塘村--从翰林文化窥探思想传承经验

       7月14日,队员们热情不减,继续来到闻名遐迩的松塘村。松塘村倚岗列建,屋舍俨然,高大的村碑颇有几分震慑四方的气势。百巷朝塘,古树成林,清幽古朴的环境又带来安稳闲适的氛围。

(图为佛山市南海区松塘村村碑)
 
       村民们在翰林门旁的榕树下,或聊天,或下棋,或乘凉,过着向往的村居生活,这纯朴祥和的画面让队员最受感触。走访村子,队员们发现村内还保存了大量明清古建筑,最为著名的是区氏宗祠和孔圣庙。祠堂门前有一列排序整齐的石碑,据村内老党员介绍,上面刻有祖先的科考成就,是祖祖辈辈世代流传的骄傲,是本村翰林文化得以传承的标志。
 
(图为刻有松塘村祖先科考成就的碑林)

(图为正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松塘村村民)

(图为正在接受记者采访的福厚博物馆工作人员)
 
       查看村史发现,松塘村从明朝走出一位翰林院学士开始,明清两代至少走出4位进士、7位举人,其中3位进入翰林院,松塘因此被人誉为“翰林村”。在这样的学术氛围影响下,松塘村的后辈们以祖先为榜样,勤奋学习,不曾懈怠。村内福厚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还告诉团队成员,村内定期举行孔庙开笔仪式、翰林文化节等传统活动,就是为了让村民,尤其是孩子们沐浴在翰林文化之下,耳濡目染,传承翰林文化。在村子的公告栏上,队员们也看到了,这些年来松塘村孩子们优秀的高考成绩,他们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本村翰林文化传承的衷心。

(图为松塘村村内部分宣传栏)
 
       从各家族家祠到翰林门联曰“桂子飘香钟翰墨,名人接迹盛衣冠”的牌坊,虽经历数载春秋,却依旧散发幽幽书香。疫情阻碍了村内民俗活动的开展,但阻碍不了翰林文化的传承发扬。新时代文明的列车已经开启,松塘村在搭乘列车前行的途中,也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焕发出别样的生机与活力。
 
碧江村--从地方建筑感受古迹活化智慧

       7月16日,队员们来到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碧江村,村内留有大面积极具江南特色的古建筑。据悉,为碧江村的先人们求取功名、告老还乡后,在村里建造而得。

(图为佛山市顺德区碧江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石碑)
 
       碧江人用先辈们的成就和精美震撼的府宅官邸来激励子孙,希望子孙后代可以像先辈们一样努力读书,成为人上人。所以经历千年,碧江村落的古建筑仍然屹立不倒。

       近年来随着工业不断发展,碧江村的古建筑群也受到了威胁。政府和村民意识到之后,积极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在保护整体风貌的基础上,落实重点保护和一般保护相结合的方法,既继承地方文化特色,又紧跟新时代发展步伐,碧江村由此焕发出新的生机。由于保护措施的完善,村内多处建筑古迹成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

(图为碧江村内古建筑碧江金楼的一角)
 
       除了保护特色建筑,村内还完善了一系列便民措施和文化建设。建造了顺德区党史学习教育参观点、碧江社区志愿服务中心、佛山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碧江社区自助图书馆等地。村内一家早餐店的经营者告诉我们,得益于古建筑群的得当保护,碧江村吸引了大量外来游客,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而基础设施的完善,文化移风易俗也让他们的娱乐活动得到丰富,精神世界得到充实。

(图为碧江社区自助图书馆)

(图为碧江村委会外部分宣传栏)
 
       古今相接,新老相传,焕新古建筑只是顺德区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形式之一,夯实物质文明基础,文明建设发展才有坚实的地基。
 
 
佛山市城市展览馆--从城市缩影纵观文明演变进程

       7月18日,队员们前往佛山市城市展览馆进行参观。由祖庙占据较大面积的巨型陶瓷版画是一楼的标志性物件,这幅画向我们展示了佛山不同特色的历史建筑,队员们由此开启了一场穿越古今之旅。

(图为佛山市城市展览馆一楼的巨型陶瓷版画)
 
       展馆的四层展厅依照明星城市、历史篇章、当代华章以及未来愿景四个主题设置而成。团队成员走进时间的缝隙,一睹剪纸、香云纱等非遗成就的风采,在老城记忆中“遇见佛山”;回望岁月流逝,在祖庙、通济桥等古建筑中,细品独属一方的“乡土∙乡愁”;纵观发展变化,在三维纪录片中,体会佛山改革开放四十年进程的“初心∙如磐”;畅想未来建设,在真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多媒体互动技术中,领略绿色城市发展的“生态∙创新”。展馆充分利用现代声光电技术,让队员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仅用一天,便能走过千年佛山。

(图为“遇见∙佛山——邂逅的故事”展区部分展品)

(图为“乡土∙乡愁——岁月的故事”展区部分展品)

(图为“初心∙如磐——改革的故事”展区三维纪录片放映处)
 
       展览馆向市民免费开放,有固定的讲解时间,是一个向市民及各地游客宣传佛山文化的优秀载体。在激励大家树立文化自信,强化爱国主义和历史责任感的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佛山市城市展览馆是文明佛山的缩影,更是佛山新时代文明发展的缩影。“根正苗红”的队员们希望在参观后,能以自己的方式向大家讲述这座城市的故事,讲述佛山新时代文明发展的进程,加入到弘扬新时代文明之风的队伍中来。

(图为展览馆内佛山荣誉展示墙)

(图为团队成员在“生态∙创新——未来的故事”展区体验多媒体互动技术)

(图为团队成员在“生态∙创新——未来的故事”展区体验多媒体互动技术)
 
       团队成员在实践中了解国情,了解党的政策,了解新时代文明的发展进程。无论是紫南村仁善文化的发展,松塘村翰林文化的传承,碧江村文化古迹的保护,还是展览馆城市缩影的解读,团队成员把在实践中收集到的调研内容进行整合,以新时代自媒体形式向社会弘扬新时代文明风貌,树立当代青年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参与感和历史使命感。为其他地区的乡镇文明建设加油助威,推动全国新时代文明发展的进程,让新时代文明深入人心。

(图为团队成员在碧江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前的合影)
 
(图为团队成员在松塘村门前合影)
 
个人感想

       黄靖:作为土生土长的佛山人,从小深受佛山文明城市建设的影响,见证了佛山在新时代文明之风影响下的许多变化。本次走访三村一馆,看到了不同地方对文明建设道路的不同选择,可能是文旅兴村,可能是思想传承,也可能是古建筑保护……但无论是何种道路,都离不开佛山人民的努力。佛山人民用真切的实践成果,向全国人民展现“同创文明智慧佛山,共建富裕幸福家园”的决心。
 
       洪晓璇:通过几天对四个实践点的探索,通过他们对历史古代文化和特色建筑的保护以及传播、村里村民经过新时代文化建设后生活质量的提高,根据村庄特色设置不同的发展方向如轻工业、旅游业等等方式,使我从中感受到新时代文化建设发展对建设社会的力量,感受到中国建设成功的自豪感并想将其传播给更多的人。
 
       吴精苗:经过两周的一个实践调查,真的能感受到佛山的变化。在新时代文明的推进下,基础建设越来越完善,道路越来越干净整洁,文化的建设和服务也落到了实处。不同的地方发展的特色不同,最终都殊途同归。村民们也表示,在党的领导下,新时代文明在稳步发展,得益于此,他们的生活也在变好,获得了更多的幸福感。我们也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借助新时代自媒体,把这些好的方面弘扬出去,提高当代青年的参与感和责任感,给到其他地区一些借鉴,让新时代文明更加深入人心
 
稿件来源:根正苗红实践团   编辑:应澎


  • 集赞数:0

23
微信
广城理管理学院微信公众号
视觉焦点
我校管理学院与国... “对接校企资源,...
我校新增一家就业... ”锤炼本领,做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