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刘琳妮李嘉慧)男孩在街上捣鼓着相机。阳光正好,男孩一边寻找拍摄对象,一边调着焦距。一两只小猫误闯入镜头,它们用瘦小的前肢扒拉着路边的垃圾,有些深褐色的鼻子不断嗅着,颈部伸长,似乎只有皮肤将头部与身体连接起来。男孩大概是着了魔。拉近焦距,调好光圈,按下快门“咔嚓”。
作为学生代表发言的他,自信从容;作为创业团队一员的他,责无旁贷;作为志愿者帮助弱势群体的他,赤子情怀。人文纪实摄影,是他对生活的点缀;志愿者工作,是他对生活热爱的表达;“快门”下的公益,更是他对社会正能量的传递。他——钟镇健,管理学院2014级市场营销3班学生。
我知道 我要做什么
“我常会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在这过程中体会他人的不易,并用镜头记录下来,去传达属于镜头下的情感”。热爱摄影的钟镇健如是说道。因为喜欢摄影,他常常会利用周末时间去拍摄华广的一草一木,一角一天空,并自制成明信片。后来由于受众面较广,需求较高,开始作为商品出售。随着销量的增加,收益也愈多。钟镇健认为这笔收入不能私人使用,于是,出售的1980张学校明信片的收入全部用于公益事业。一颗在公益中流浪的心终于找到了新方向。他这样解释道:“我把我的爱好当做商品去交易,并不能最大化地体现它的价值。”
因为有了把这笔收入用于公益事业的想法,他开始多次上门寻找各地区救助机构合作,都以吃闭门羹为最终结果。几番波折,他终于在同班同学的帮助下,成功联系到了志愿者服务中心,并实现了把这笔钱用在帮助残疾儿童的愿望。
钟镇健与残疾儿童互动
我知道 我要坚定自己
在他的志愿者之路上,有迷茫,也有启迪。闲暇时,钟镇健会跟随学生志愿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去帮助生活不便的孩子,经过与弱势群体的接触后,他愈加了解他们的不易,怀揣着想要他们更好的期许也变得愈加强烈。
有时钟镇健会去蔡阿姨家帮助照顾流浪猫狗。钟镇健以蔡阿姨为例讲述道:“蔡阿姨是一位热爱小动物的普通市民,她真的很了不起,尽管家人邻居不支持、也不理解她为什么要收养这么多的流浪猫狗,但她不会被别人的口舌击垮,年纪已老的她,从没放弃听从她内心的声音。”于是,他不仅把自己卖明信片的额外收入捐赠给公益事业,也用更多的方式去呼唤更多爱心人士去关注流浪动物。钟镇健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发布《我也想要一个家》为题的推文,记录了他镜头下的蔡阿姨与流浪猫狗,这篇推文筹集到了2380元的猫狗粮资金,这些资金全部用去帮助蔡姨的善举。在被问到公益诈骗等不良的公益现象时,他这样回应:“我们不要做网络攻击者,在遇到公益活动的时候,应先了解核实活动是否真实可靠。如果认为可以转发或捐款,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应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去表达爱心,不应以语言抨击他人,带偏社会舆论方向。”
钟镇健与蔡阿姨的猫
坚持自己的初衷,做好自己,蔡阿姨是如此,钟镇健也是如此。从他曾担当校园快递废弃物回收二次利用活动、花都区高校联合回收活动发起人可以看出,这个温暖的男人,初心依然不变。“因为公益这条路,我更能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钟镇健说道。当谈到他给妈妈买了新手机,母亲总会通过微信唠叨他。他表现出的苦笑表情却怎样都遮掩不掉那眼角的温情。
我知道 我很快乐
公益是一项不求回报的投资吗?钟镇健的回答是否。公益是有回报的,回报不是追求物质上的,是深入内心的精神上的愉悦。他说道:“记得之前在助残部过圣诞的时候,当时我是负责拍照,在拍完大合照的时候,我拿给镜头中的小男孩看,他看完之后就开始天真地大笑,然后冲我脸颊亲了一口。那一刻,我很快乐,很满足。”
热衷于公益的他,要的快乐是如此的简单,因他人一个笑、一句话,他就能高兴一上午、一天、一年。
钟镇健摄影作品
公益只是一件小事,钟镇健的公益之行并不是惺惺作态,而是刚好有人以需要他帮助的形态出现。做一个送花之人,手留余香足矣。
稿件来源:新闻宣传中心 编辑:周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