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林露露 郭芸)七月仲夏,八月未央,在这盛夏暑期,华广的青年大学生们正在逐步成长……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基层社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我校管理学院积极响应号召,组织十数支队伍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大学生党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各实践队伍分别深入乡村、社区、街道、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学校、福利机构等地,积极开展社会调研、支教、支贫、关爱留守儿童、社区服务、公益宣传等有意义、有成长、有创意的社会实践活动,获得了各地群众和服务对象的一致好评。
以热情开启支教,用知识传播爱心
为积极响应团中央、校团委暑期“三下乡”的号召,弘扬管理学院“对内服务同学,对外服务社会”的志愿服务精神,管理学院团委、学生会组建了一支由27名支教志愿者组成的“七月天”团队与一支13名支教志愿者组成的“一米阳光”团队,分别前往榴花中学和炭步镇家庭服务中心开展支教活动。
“七月天”团队以“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为主线,为榴花中学的学生设置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包括国旗下的演讲、“厉害了,我的国”爱国主义教育与启示、风筝创意设计活动、感恩班会、趣味科学、趣味运动会、安全与急救、生态环境课程、记者培训主题活动、禁毒教育、“最强大脑”知识竞赛、现代礼仪与说话之道、心理学密码等,还开设了跆拳道、戏剧、拉丁舞、音乐、手语等各具特色的兴趣班。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原则,让孩子们在欢笑中增长自己的课外知识,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七月天”团队支教现场(邓景涛 摄)
“一米阳光”团队以“厚积明质,躬行明理,开拓明智,修身明德”为主线,在炭步镇家庭服务中心开展了一系列以“禁毒防艾和爱国教育”为主题的课程宣讲。在“禁毒防艾”课堂上,考虑到同学们第一次接触此类知识,接受度与理解度不高,故团队采用了有奖竞猜的创新形式进行教学,此种形式引起了学生的较大反响,同学们表示收获良多。在爱国宣传教育课堂中,志愿者老师通过古今对比与展示近代中国的伟大成果,向学生讲述了“厉害了,我的国”的具象化含义所在。为促进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课程还设置了趣味运动会、手指舞教学、植物栽培与观测、手工教学等实践类科目。

“一米阳光”团队支教现场(何玮哲 摄)
支教活动结束后,收到不少学生家长的认同与赞许,家长表示,通过学习,看到孩子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与认知度,收获了为人处世的伦理道德知识,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一次深刻难忘的经历体验。
改革开放家缩影,洞察成果集广益
7月20日至25日,管理学院“溯望团队”开展了“青年观察家”改革开放40周年专项调研,深入乡村学校、社区、街道等各个社会层面,对经历过改革开放的人进行采访,通过采访者和受访者的自身观察与体验,对比改革开放今往昔,观城乡新貌、看身边变化、听亲身故事。

团队调研(殷梓滢 张林欣 邓景涛 摄)
走访期间,调研团队倾听着过路人——那些历经艰苦奋斗年代的人,诉说着他们的过去,了解到改革开放对他们以及他们家庭的影响和意义。与此同时,前往街道、社区、居民家中,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访问,收集城乡的面貌变化照片。有着27年教学经验的花都区榴花中学校长表示,改革开放之时,高考制度出现,社会对人才需求逐渐体现,对地区教育投入也越来越重视,教育对于社会的长远发展十分重要,育人才,方能得明日之希冀。
晴风暖阳进社区,关爱服务触人心
为加强青年大学生与中小学生之间的沟通,深入了解和帮助社区低收入家庭、自闭症儿童、新田流动儿童等的弱势群体,管理学院心晴驿站于7月23日至27日,在花都区新华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开展了为期5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课堂现场(陈振高 摄)
本次活动分为“挑战我世界”和“环球大作战”两个主题,以素质拓展、面授交流、课堂小知识等多种形式开展,旨在通过具有专业性、趣味性、科普性的课程,帮助中小学生,特别是社区低收入家庭、自闭症儿童、新田流动儿童等弱势群体增强心理弹性与抗压能力,鼓励他们全方面展现自我,勇于探索自己的领导力、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
在课下的采访中,时锦(化名)小朋友在采访中说道,学习了这些课程,让不善于表达的他懂得了如何更好地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彩云(化名)小朋友也表示这些课程让她开阔了眼界,学会了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更加地理解父母因工作而无法常常陪伴自己的苦衷。
资助下乡行,政策暖人心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学生资助制度和助学贷款政策的宣传力度,管理学院 “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MOVE团队,前往河源市龙川县的六个省定贫困村,开展了为期5天的资助政策宣传活动,让学生资助政策走进千家万户。

入户走访宣传
MOVE团队以摆摊宣传、入户走访、问卷调研等形式对河源龙川紫市镇等贫困镇、村进行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的宣传,同时开展关于“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的感恩教育面对面分享会,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广大村民们的积极支持和配合。
关注农村儿童,促其健康成长
为增强贫困落后地区家长与儿童的安全意识,积极预防、帮助降低和减少暑期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管理学院“众志团队”于7月16日至20日前往河源市龙川县的六个省定贫困村开展“儿童安全教育”大学生党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宣传
团队在各地人流大的场所设立了安全知识定点摆摊,就团队编撰的儿童安全教育展板对过往家长、儿童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和案例分析教育。与此同时,团队成员每三人组成一分队前往各镇各村,进村入户到当地人家中,开展儿童安全知识的调研、普及、宣传和教育工作,并在龙川县鹤市镇人民政府一楼会议厅举行儿童安全知识问答及安全宣誓会。
走进客都梅州,感受非遗魅力
为提高在校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及保护现状,管理学院党总支组建了“非遗护卫队”调研团队,前往梅州市梅县开展为期5天的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为主题的大学生党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调研期间,团队参观了梅州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采访了银声客家山歌合唱团团长,在梅州亮胜客家艺术中心剧场欣赏了客家山歌剧和采茶戏,并在梅县丙村寻找到一种非遗美食——体现着客家人对“团圆”的珍视——丙村开锅肉丸,还前往梅州大街小巷进行走访调研。

团队调研(李巧婷 摄)
经调研得知,目前梅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工作,已成功构建了以“保护中心”为主线,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保护为关注焦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梅州模式”,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得到有效保护,但保护单位工作人员紧缺是制约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健康发展的一大难题。在走访中,大部分梅州市民对于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均有所了解,但有些市民认为部分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渐渐消失在人们生活中,被人们所遗忘。
关注儿童福利,呵护祖国未来
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体现着国家社会文明的进步,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为了解现今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的实施情况,管理学院学生第四党支部“青马实践团”走访基层,选址惠州,围绕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实施情况,开展了为期7天的大学生暑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

与小朋友合照
调研团队对惠州市博罗县的福利院、村庄以及城区居民展开走访调研,调研得知,由于福利院的经济条件和地方政策的影响,病童无法得到很好的治疗,因此福利院儿童的外来收养率并不高。目前的基层儿童福利体系已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资助支持的良好局面,城乡儿童福利院的环境和基本生活服务正逐步改善,且两者差距存在着不断缩小的趋势。
团队希望通过本次调研,能提高身边学生群体和社会基层群体对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的认识,同时也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对基层儿童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并督促相关部门完善相应的社会福利服务制度及设施。
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应与当今社会融为一体,走出大学的“象牙塔”,主动走向社会去认知、去感受,将所思所学运用于实践活动中,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成为一个有激情、有活力、有思想的新时代青年,从而有朝一日成为国之栋梁,报效祖国。
编辑:郭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