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管院动态>文章列表
【暑期社会实践】“寻脉非遗”铁枝木偶实践团赴潮州市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
2022-07-16 12:04:30 【字体: 总浏览数:
培养好的学生 造就好的老师


    本网讯(记者 杨佳卿)为弘扬岭南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青年一代能够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管理学院“寻脉非遗”铁枝木偶实践团于7月6日-7月15日赴潮州市金石镇龙下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针对潮汕民间非物质文化传统技艺“铁枝木偶戏”文化传承情况进行调研。

 寻脉非遗铁枝木偶实践团合照(刘依蓉 摄)

    实践活动期间,实践团深入龙下村走访,并对街边群众进行访谈,受到了龙下村群众的大力支持。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实践团从村民反馈中了解到,铁枝木偶戏表演一般在节假日举行,有着祈求平安的寓意。村民在采访中提到,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更多年轻人将注意力放在手机等通讯设备上,且近两年受疫情影响,演出量减少很多,“铁枝木偶戏”的传承与发展近乎式微,希望该项传统文化能得到传承与保护。

 队员进行街头访谈(苏翰 摄)

    为了对铁枝木偶有更深入了解,实践团前往铁枝木偶博物馆。“铁枝木偶戏”在新中国成立后渐渐被大众所熟知,不仅在本地城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市场,而且在国内外的各项演出得到高度的评价,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戏剧类。随后,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铁枝木偶)代表性传承人陈培森进行采访。陈培森表示,潮州铁枝木偶戏俗称“纸影戏”,源于南宋皮影戏,在传入广东潮汕地区之后,发展形成自己的独特艺术形式。木偶由连在后面的三枝铁枝操纵,其基本表演手法有:推、拉、提、拨、抖等,是我国木偶艺术的稀有品种。在一身铁枝木偶上,包括了潮绣、大吴泥塑、潮剧盔头等非遗技艺。

 陈培森带领实践团参观博物馆(魏楚璇 摄)

    在采访过程中,陈培森认为“铁枝木偶戏”的传承保护刻不容缓,一方面随着人们艺术欣赏时尚的改变,导致当前演出市场日益萎缩;且木偶班成员大多为半农半艺,是松散形业余艺术团体,对木偶戏的研究传承具有一定难度,特别是一些高难表演技艺面临失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传承。同时陈培森表示,现在愿意看木偶戏的人越来越少,尤其是青年一代的学生,于是他走进学校,开办铁枝木偶艺术兴趣班,亲身教授学生铁枝木偶技艺,同时也希望获得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实践团成员学习铁枝木偶的知识(刘依蓉 摄)

    在陈培森指导下,实践团深入学习有关操作铁枝木偶的知识,在铁枝木偶博物馆内,进行铁枝木偶戏表演学习,并得到了博物馆内参观人员的支持。作为管理学院学子,实践团成员在铁枝木偶戏文化表演学习中,了解到铁枝木偶戏地域文化,开阔了文化视野,对传播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铁枝木偶戏”有了新的思考。

    实践团从相关材料中了解到,截止目前关于“铁枝木偶戏”传承保护的纪录片共有2部:《行走的木偶》、《小木偶大艺术》,且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助力非遗文化宣传。下一步,实践团将结合自身优势,利用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向大众普及传播铁枝木偶戏的知识魅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非遗文化的趣味性;通过协助铁枝木偶戏兴趣班的志愿工作,共同参与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中来。

 队员在幕布后进行参观及表演(刘依蓉 摄)

    在实地调研中,实践团感受到了潮汕独特的地域文化,深入探访了铁枝木偶戏特色行业,深刻了解到目前该艺术文化面临危机。实践团希望能够以此次实践为契机,多渠道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帮助铁枝木偶戏文化走向大众,实现文化兴,乡村兴。

    据史料考证,木偶已存在有2000多年的历史。木偶艺术是我国乡土艺术瑰宝,深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过去流行于粤东、闽南、香港、台湾等地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铁枝木偶,也是我国木偶艺术中的一种。


稿件来源:“寻脉非遗”铁枝木偶实践团  编辑:应澎

  • 集赞数:0

23
微信
广城理管理学院微信公众号
视觉焦点
我校管理学院与国... “对接校企资源,...
我校新增一家就业... ”锤炼本领,做新...